2012/5/5

對供應鏈管理的看法(一)

很多顧問公司都覺得供應鏈管理這個practice的生意不多,但是又好像不能沒有,因為很多的議題又都是供應鏈相關的。結果就好像雞肋一樣,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。在這個領域搞了幾年,把一些心得記錄下來,各位先進也可以指導一下。

首先,先由什麼是供應鏈管理(Supply Chain Management, SCM)來談起。

有些公司,尤其是軟體公司、系統整合公司,直覺的想到一些供應鏈規劃軟體,也就是先進規劃系統(advanced planning system, APS)。如i2、APO等等。但是這是完全把SCM給講小了。記得還在業界時,資訊長就對著我們幾個導入APS的專案成員說:「請你們不要說你們在搞supply chain,你們不是!你們只是導APS。」一語中的!

那麼什麼是SCM? 很多書上都有解釋,你也可以看看Wiki或是google一下。我最近的領悟是:supply chain。也就是「供應」的整個「鏈」結。

例如:我買了一支iPhone,整個供應鏈是由Corning的gorilla glass、A5 chip由矽晶圓的生產封裝測試、電池的生產...等等,富士康組裝,中華電信的配銷,一整個所組成,然後才能把iphone交到我的手上。這整個「供應」的「鏈」結上所有的活動,都是供應鏈管理的範疇。

這裡面有:研發、採購、規劃、生產、銷售、配送...等等很多很多的活動,而這些都是供應鏈。所以,如果真要講供應鏈管理,幾乎所有的practice 都在這個領域之內。

但是,為什麼覺得生意不多呢?我認為有兩大原因:

1) 客戶的痛點在作業面

因為一般客戶在供應鏈上的問題都是在執行面:庫存太多、交貨不準時、品質不穩定...,這些都是非常作業面的東西,除非是對於該公司、該行業有一些了解,否則很難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。而一般外面的顧問公司大概都是拿些方法論去做,而遇到作業面的問題時,這些方法論不是很管用。反而需要實戰經驗才能有效的看出成果。

我遇過一個顧問公司的人,其實就是一個有經驗的老闆帶幾個年輕的顧問在幫公司做改善。他就是一個非常經驗豐富的人,知道現場管理的訣竅,所以可以透過一些動作改善生產效率。問他有什麼方法?其實他是說不出來的。

2) 問題的盤根錯節

前面也談到供應鏈的範疇之廣,所以一個問題通常只是冰山的一角,後面一堆相關事情都要一起弄,才有機會解決。例如:交貨不準時,這可能由研發的設計、銷售管理、採購、生產...所有大大小小的問題所造成的,並非生產管理部門的職責而已。對於一個顧問公司而言,這幾乎是要幫客戶看整個公司,甚至客戶、供應商的運作,才有辦法提出真正的解法。

在這樣的情形下,試想一個企業主,尤其是中小企業主,怎麼會願意花錢找顧問來幫忙?

沒有留言:

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:問題與資料的考量

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(決策與行動)。因為機器學習、大數據...等等變成顯學之後,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、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,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、顧問來討論、聽取案例,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(silver bullet),甚至採購一些軟體...